湿地与野生动植物保护监督举报电话:022-63296862
首页 >科学研究>研究成果
科学研究
研究成果

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筑巢引凤和群凤来栖

——为“土生土长”的东方白鹳幼鸟佩戴GPS 彰显北大港湿地保护成效

来源:天津北大港湿地网站 编辑:站点管理员 2022-08-17 09:20:00

       

       东方白鹳被誉为鸟界“国宝”,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天津地处东亚-澳大利西亚鸟类迁徙通道,是东方白鹳等众多候鸟重要的迁徙停歇地之一。天津市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是我市面积最大的市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湿地自然生态环境和珍稀野生动植物共同组成的生态系统。2016年,为使东方白鹳这一明星物种停歇、繁衍更加舒适,保护区内建立了22处人工鸟巢,截至目前,东方白鹳在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已成功筑巢60个,繁育幼鸟50余只,北大港湿地从最初单一的迁徙停歇地逐渐成为繁殖地。
       
日前,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配合天津市规划资源局、天津师范大学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研究团队,为今年在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筑巢繁育的东方白鹳幼鸟安装了卫星追踪设备。成功佩戴GPS的两只东方白鹳幼鸟分别取名为“TianTian(天天)”和“JinJin(津津)”,通过羽毛样品的微观分析,确认两只东方白鹳幼鸟性别均为雄性。卫星追踪设备安装后,基于专业软件已收到了多批次回传数据。卫星数据显示,两只东方白鹳未离巢,未见异常。天津师范大学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研究团队负责人赵大鹏教授介绍,对东方白鹳幼鸟活动规律动态监测的研究结果,为更好的掌握种群动态及保护管理积累了关键数据,提供了决策依据,对东方白鹳“非传统”自然繁殖地野生种群的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把迁徙停歇地逐渐保护修复成为“落户”繁殖地殊为不易,体现了自天津市湿地“1+4”总体规划以来,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取得的较好成效。保护区建立了多水源综合补水机制,实施引滦入库和南部水循环工程,加强“三库两河”水资源调度,实施水系连通,累计开展生态补水约5.5亿立方米,保护区有水湿地面积由2017年的140平方公里,增加到约260平方公里。累计复壮芦苇3000亩、恢复植被1680亩,植物种类由2017年的50科159种,增加到目前的65科260种,形成了20 个物种为主的优势种类植物群落。保护区生态系统、生态功能稳定向好,保护动物种群及栖息地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提升,有脊椎动物由2017年的328种,增加到目前的360种,鸟类由2017年的249种,增加到目前的281种,其中,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增加了25种。2020年,北大港湿地分别被列入《中国重要湿地名录》和《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从筑巢引凤到群凤来栖,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全面落实天津市湿地“1+4”总体规划,加强湿地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努力建成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主旨,以鸟类保护为核心,以湿地保护为重点,以观鸟赏景为特色的自然保护示范基地。“为可持续发展留足空间,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家园”,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将在践行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道路上不断砥砺前行,努力建设成为美丽天津、美丽滨城的标志性生态品牌、绿色名片。